close

n          訪問日期: 2011年8月25日

n          訪問地點: 文馨堂

n          受訪者: 李大哥

n          訪問者:藍眾維、徐如薏

n          訪問重點:

     DSC_0156.JPG   

【文馨堂正面圖】

  沿著喻竹居往下走,可以看見一面斑駁的牆上寫著斗大的字:「貫徹以三民主義、統一中國」,右轉進入玄關後即是文馨堂,此次拜訪的對象是居住於文馨堂左側的李大哥,現居者包含其堂哥和胞弟,而文馨堂的所有權是由五兄弟間共同持分,每遇逢年過節家族便齊聚於文馨堂祭拜祖先,平日初一十五也會於祖先牌位前燒香拜拜,時至今日李家子孫已延續到第六代,若從先前定居於漳州的時日算起則是第二十二代,李家遷來台灣第一次落腳的地方是大溪,爾後才輾轉搬到霄裡此區經營農業和茶業,李先生小時候就常常帶著奶粉罐到屋後的茶園替姑姑抓茶蟲,而現今茶樹已經長得非常高,茶園也在霄裡逐漸消失了,外觀看似頗有古意的文馨堂實則於四十年前經過整修,陳舊的磚瓦畢竟無法承受偶來的颱風和暴雨襲擊,鮮紅瓦片的下方隱約可見幾個突兀且泛黑之處,而那正是翻修前的原色,凡是歷經長久時日的瓦片皆會轉變為如木炭般黯淡的色彩,據李大哥說四十幾年的時間不至於變色,唯因先前翻修時瓦片數目不夠以舊有補替導致,而屋內紅色的木門也是於當時整修一起建造而成,既高且寬的設計幾乎占據整面牆,素色的外觀只有用兩個銅環加以裝飾,無論是深夜或白天都敞開、不上鎖,住在這裡五十多年的李大哥對此區治安很有信心,而追溯起文馨堂的名稱由來則不容易,李大哥本人也不太清楚並認為「隴西堂」較為合適,乃因與喻竹居主人同樣姓李且為叔侄關係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看法,許多事物在長期接觸下容易習以為常而忽略了留存的價值,過往種種就在不經意間封存於時間裡。

DSC_0165.JPG  

【木門銅環】

DSC_0162.JPG  

【翻修後的屋頂】

  李大哥興趣非常廣泛,年輕時喜歡玩攝影,各式各樣的相機都有摸過,也曾開設專門店替人沖洗婚紗照及製作選舉候選人肖像,在兒女們長大成人擁有更多空閒時間時,便會和關路缺附近的彭家人一起出海捕魚,彼此合買一艘船、請專業船長做嚮導,帶著不同種類魚餌,如秋刀魚、南海蝦釣各種魚類,也曾有過受困於夏季海岸上的驚險體驗,基隆外海、與那島、小琉球附近..等太平洋沿岸海釣經驗甚為豐富,李大哥非常享受於和魚搏鬥的痛快感和收穫豐富的成就感,若閒來無事則整下午都待在彭家泡茶聊天、切磋酒量,把平日私釀的小米酒分享給大家。

全景圖 2.JPG  

【文馨堂全景圖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澎 的頭像
    阿澎

    八德霄裡水綠文化生活網絡營造

    阿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