霄裡在地故事─訪問鍾先生
n 時間:2009年7月7日
n 地點:大伙房
n 訪談對象:鍾先生
n 訪談人員:李政憲 連富祥
n 目的:了解當地居民的往事還有經歷,還有確定當地植物的用處。
n 主題:
1.用來洗衣物的果實。
2.居民生活的故事。
n 訪談內容:
|
日頭赤炎炎,大火房採訪隊又來到小池旁,依照指示,我們必須釐清真相,也就是當地傳說中能用來洗衣服的植物果籽。
|
很幸運地,我們找到了鍾先生進行訪談任務,他們家族居住此地已有兩百年歷史,這棵具有洗衣功能的樹種,已在這裡佇立一百年,倚靠著池子維生,提供居民庇蔭遊憩的場所,更是賜與當地居民一種純天然的洗衣皂:取三顆拇指大小的果實敲碎,利用其汁液洗淨衣物上的髒污,不用現代的化工產品,使水源保持幾百年來自然的原貌。
|
|
與鍾先生訪談 |
隨著時代的變遷,人口的增加,政府的開發,設立士校於水池上游的平地,一萬多人的阿兵哥必須喝水,就鑽了井來使用,喝了每個身強體壯,精力充沛,增加訓練效率,更是帶動士校附近的經濟發展。另一方面,位於下游的大火房,水質已經不是以前的乾淨清徹,而是參雜髒污的細水,自然而然地,來此水池的遊憩民眾漸漸消失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。
|
正所謂「吃果子拜樹頭」,這裡的居民特地為它整理面容,五層的樣式,四層以士、農、工、商為基礎,頂上為「樹」,意思就是對此樹充滿了無限的感激。
|
從小在此土生土長的鍾先生對我們開始回憶,不禁感覺到他對童年的滿足與感動:當初這個池水夏天很冰涼,除了做冰箱之外,居民取水來加糖搭配米苔目,成為一道美味的夏日甜點;冬天時水則是冒煙,可以見到孩童在此沐浴,成為一個天然溫泉。
鍾先生少年時期負責放牛種田,早晨五點起床作工,趁著午前牽著水牛下田,完工後放水牛於大水池嬉戲消暑,自己則去割草餵食。曾經有一次,對牛說著:「耕好這裡的田就好了」,牛一知道今天的工作終點不過如此,快速且有效率地完成,鍾先生感到非常驚訝,想說順便完成另外一邊的田好了,沒想到牛卻死不肯下田,拉都拉不動,鍾先生雖然感到腦羞,但還是遵守他們之間的承諾,牽著牠去休息,聽此小佚聞,讓我們知道萬物皆有靈性。
日據時期,距離大火房三公里遠的地方設為空軍基地,稱為「特攻隊」,也就是電影上常出現的日本轟炸機敢死隊,因為油料有限,出外戰鬥不夠油回航,
迫降必定造成基地的威脅,故選擇對方基地作為生命終點,而且駕駛員約為十七、八歲的年輕人,空閒時間總是幫助八德居民進行農業採收或者修築提道,廣受人民愛戴。
駕駛員們從小被灌輸日本帝國才是他們的生父生母,為此犧牲感到相當地榮耀,此精神值得敬佩,而且身為敵方的美英聯軍並不是簡單的腳色,特地造了兩艘甲的航空母艦,給特攻隊去轟炸,削弱日本的人力與資源,漸漸地挫敗,切腹的切腹,歸國的歸國,台灣就光復了,空軍基地就是現今的國防大學,採訪小組還特地過去拍攝,對戰爭中喪失的英靈感到敬佩,也對「戰爭」這低俗的動作,感到相當地難過。
|
|
國防大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