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霄裡在地故事-慶典之參與麻糬製作

 

n          時間:2009年9月3日

n          地點:鄧婆婆家

n          訪談對象:鄧婆婆與女兒3人

n          訪談人員:張佩雅、張宜靜、溫英峰

n          目的:親身體驗慶典

n          主題:了解製作麻糬過程

n          訪談內容:

image002.jpg  

 

下午三點石母娘娘浣衣空間又聚集一群婆婆媽媽,原來他們是一家人,正在為明天的普渡準備,雞鴨清理好後,我們一同到鄧婆婆家做麻糬

 image004.jpg

 image006.jpg

首先將米磨碎流入米袋,在旋緊並開口朝下,用石頭壓住以利脫水。壓住的這段石間必須時常將米袋拿起來抖一抖,如此米團可以均勻排水。

 

壓好的米團會變的十分潤澤,婆婆這時升起大灶,一面生火一面將米團切塊。婆婆開玩笑說:你們男生就愛看女生,乾脆去當灶神,這樣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女生了。後來的灶火就交給婆婆的女兒照顧了。 

  image008.jpg

我們這時將切好的米團壓緊,如此可避免鍋水變濁濁的,不會讓米團異常崩落。

 

  image010.jpg

當水滾時就是米團放下去的時候,婆婆說顧火不必看灶火,只要看水滾程度就好,我還笨笨的研究爐火呢!

 

 

 

 

 image012.jpg

約莫15分鐘到了起鍋的時間,婆婆拿起有洞的勺子濾乾,準備拿去攪拌了。大姐說:從前婆婆會拿瓷器來裝,在用常常的木棒攪拌,小時候都要用手壓著瓷器,時常會被麻糬燙到,現在只要丟到攪拌器裡就好了。

 image014.jpg

油放好後米團也放入攪拌,一下子麻糬就攪拌好了。

婆婆說:麻糬不能放超過一天,外面的一定有加防腐劑。我們照著婆婆的話,很快就吃完了!也因為米香真的很濃。

 

 

 

 

 image016.jpg

 image018.jpg

 image020.jpg

灶神

脫水機

傳統脫水機

 

傳統脫水機雖然費時費工,但是對於米團濕度控制更精準。現代脫水機會脫的太乾,無法調整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澎 的頭像
    阿澎

    八德霄裡水綠文化生活網絡營造

    阿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